比亚迪:“新能源销冠”名号不止于中国
来源:汽车葫芦圈     时间:2023-07-11 21:04:24
总编 | 钟昆

作者 | 关宇航

编辑 | 陈抒豪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来自汽车葫芦圈的报道

能获取最大收益的,永远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22 年,比亚迪成为了全球第一家率先停产燃油车的传统巨头车企,而在放弃了燃油车之后,全部精力 all in 新能源的比亚迪也确实在 2022 年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不论是本品牌销量和市占率还是子品牌腾势的再度崛起,比亚迪都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而这种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也在 2023 年得以延续,在从品牌建设、技术发展以及市场布局等多个维度继续深化发力的背景下,比亚迪在 2023 年上半年再度封神,125.56 万辆的成绩,以绝对优势稳坐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

这一数据,不仅是中国的 No.1,也是全球单一车企的半年销量 No.1。

此外,6 月份比亚迪还揽获两项国际荣誉 :一是位列《2023BrandZ 最具价值全球品牌》汽车品类榜单第六,成唯一入榜的中国品牌!并连续六年上榜《BrandZ 中国全球化品牌 50 强》!二是其三年入选 TIME《时代周刊》。

可能正得益于此,近日国际知名投行摩根大通就表示,已将比亚迪 2023 年销量预测从此前的 260 万辆上调至 280 万辆,并预测约 10% 的欧洲市场将由特斯拉、比亚迪和其他亚洲整车厂商占据。

而此前,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也强调 " 比亚迪有信心在未来 3-5 年获得更高市场份额 "。

那么,比亚迪到底是有哪些杀招,才能在今年拿下如此成绩?以及比亚迪还藏了哪些杀招,才能定下如此高的发展目标?

技术为王

比亚迪的实力有目共睹

任何车型的畅销,都离不开消费者的绝对认可。

而这种认可,本身又源于技术上的实力,源于产品端更好的体验。

在新能源核心的三电技术领域,比亚迪在每一项细分上都有着 " 冠军级别 " 的实力。

比如 2020 年 3 月 29 日发布的刀片电池,通过创新的构型,不仅成功通过了电池安全测试中最难的针刺实验,还顺带提高了等体积比能量密度,第一次让先天更安全的磷酸铁锂电池有了在续航维度媲美三元锂电池的实力。

到今天为止,刀片电池已经完全覆盖了比亚迪及其子品牌旗下所有车型,成功做到了 " 全系佩刀 ";与此同时,其杰出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表现也获得了国际大厂的认可,从丰田的 bZ3 到特斯拉柏林工厂生产的最新后驱标准续航版 Model Y 都已经搭载来自于比亚迪旗下弗迪的 " 刀片电池 "。

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 517.9GWh,同比增长 71.8%。在 TOP10 阵营中,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以 70.4GWh 装机量,超过 LG 新能源,位居第二,同比增长高达 167.1%。

当然,除了电池,站在消费者感知层面,比亚迪的技术优势还包括新能源混动技术的全面领先。比如 2021 年 1 月 11 日发布的 DM-i 超级混动,时至今日它依然是海外合资车企难以企及,在自主品牌中也首屈一指的新能源混动系统,通过双电机的串并联构型,搭配混动专用的高热效率内燃机以及高速巡航专用的直驱档位,DM-i 兼具远超同级燃油车性能表现的同时,还有着几乎是同级最低的油耗表现,这也是目前比亚迪所有混动车型最核心的竞争优势之一。

而除了 DM-i,比亚迪还有性能更强的 DM-p 王者混动以满足消费者对绝对性能的渴望;而基于对于更多细分市场的覆盖,在今年,比亚迪还将发布针对越野市场打造的划时代混动技术 DM-o。

纯电动领域,比亚迪一样表现强势,基于对电控和电驱技术的集大成。比亚迪在今年早些时候还发布了旗舰豪华品牌 " 仰望 ",而基于目前其最尖峰电驱技术,比亚迪还同步发布了 " 易四方 " 四电机驱动技术,能够凭借四电机独立矢量控制技术对车辆四轮动态实现精准控制,在极端条件下,能应对高速爆胎、应急浮水和冰雪路面,保障乘员的安全。除此之外还有强大的越野能力,甚至还可以实现业界罕见的 " 原地掉头 "。

衡量技术优劣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一是看竞品有没有,二是看竞品表现好不好;而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任何一个表现,对比竞品,目前都是 " 冠军级品牌 " 的水准。可以说比亚迪的成功,本质上是技术的成功,也是市场对于这类尊重技术企业的最好认可。

市场要广

比亚迪成功走向海外

一个车企,尤其是多个品牌矩阵全面的成功,肯定是通力合作的结果,车型与技术优势往往只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绝不是全部。

事实上比亚迪能在今年半年时间就拿下国内 / 全球市场的新能源双料销冠,本身也与其市场和营销端的努力付出不无关系。

首先是其品牌渠道的大力建设。在如今这一波的销量大爆发之前,比亚迪其实已经凭借多车型布局,实现了分网运行,王朝网和 e 网的布局,不仅为当时的比亚迪实现了品牌向上,还成功打开了不同价格维度上更广的市场。

而基于后来全面新能源化的再次变革,基于更多优质产品的密集推出,2021 年 12 月 19 日,比亚迪海洋网便正式成立;时至今日,王朝 + 海洋网的双重渠道,就是其 2023 年半年就能斩获双料销冠的重要根基。

更多、更广的渠道与网点布局,自然就意味着更多的用户触达,也意味着更全面的用户服务覆盖,从市场的广度上,比亚迪也是领先对手一整个维度的表现。

此外,不同于其它自主品牌还在国内市场重点发力的情况,比亚迪早早就注意到了自身技术与产业在国际层面的竞争优势,尤其是新能源领域,因此在近两年,比亚迪也是明显加快了出海的步伐。

去年 10 月 17 日,比亚迪便携旗下 SEAL(海豹)、HAN(汉 EV)、ATTO 3(元 PLUS)以及 TANG(唐 EV)等主力车型亮相巴黎车展,吸引了大量关注。

其首款 " 战略出海 " 全球化乘用车型的 ATTO 3(元 PLUS),在德国的预售价格约合人民币 26.6 万元;而 BYD HAN(汉)早前在德国公布的预售价,则更是达到了约合人民币 50.49 万元,丝毫不逊德国本土的 BBA 等豪华品牌,成功走出了中国新能源迈向世界高端的第一步。

上半年,比亚迪在海外已经实现 7.43 万辆销量,这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海外销量 5.36 万辆的成绩。

目前,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已进入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巴西、新西兰等 53 个国家和地区。这几乎意味着比亚迪的市场,已经触及大半个地球;而对比其他的自主品牌们,可以说比亚迪已经举起了民族汽车工业出海的大旗,其代表的,不止是中国的新能源,更是中国的汽车工业。

多品牌,多领域布局

比亚迪品牌建设再无短板

从技术优势到产品优势,从渠道建设到市场扩张,比亚迪几乎已经成为了民族汽车品牌发展的 " 教科书 "。

当然,对于王传福所说的 " 比亚迪有信心在未来 3-5 年获得更高市场份额 " 这件事,比亚迪肯定是还有更多准备。

首先是多品牌布局。就像传统国际巨头车企一样,多品牌能覆盖更多国家地区、覆盖更多的价格区间,也能基于不同的品牌定位,打造出更具消费者偏好的产品以及市场传播内容。

而在本品牌比亚迪已经大获成功之后,比亚迪也是顺水推舟地在 2022 年从奔驰手中拿下了腾势更多的股权,让合资品牌成为了自己的子品牌,并通过高端的新能源 MPV 车型腾势 D9 将品牌销量与影响力推向了更高维度;而基于腾势 D9 的成功,今年 7 月 3 日,比亚迪又推出了全球首款智能豪华猎跑 SUV 腾势 N7,而随着腾势未来更多新车与产能的释放,整个 " 比亚迪 " 的销量成绩,只会越来越高。

类似的动作,除了冲击百万市场,呈现自身技术最尖峰表现的 " 仰望 " 品牌之外,比亚迪还计划在今年内推出第四个品牌,即越野市场的 " 方程豹 " 品牌。据悉,新品牌将采用最新 DM-o 混动技术,并采用大梁承载式车体结构,正式将比亚迪带入此前十余年从未涉足过的 " 硬派越野 " 与 " 皮卡 " 市场。

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硬派越野车与皮卡都是销量数据中不可忽视的重磅力量。

换言之,当 " 方程豹 " 正式到来之后,比亚迪就将形成完整的 " 新能源品牌矩阵 ",再结合其已经在重卡、客车、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布局,换言之,只要是你有出行需求,那处处皆可 " 比亚迪 "。

而这一点,目前放眼整个市场,无论自主、合资还是海外品牌,比亚迪均是世界范围内的独一家。

写在最后:

125.56 万辆,比亚迪半年的新能源销量成绩,既是中国的第一,也是同期世界的第一。并且随着品牌矩阵的完善和新车型的加速投入市场 , 比亚迪 2023 年在国内外市场的销量目标为 300 万辆。

而在这一成绩的背后,我们也看见了无数 " 比亚迪人 " 在技术、在产品、在市场、在营销领域的巨大付出,其敢为人先,敢于创造新技术,开辟新领域的精神,就是其成功的根基。

而未来,随着比亚迪产能规模的逐步扩大,规模成本的愈发下降,当更多消费者买得起比亚迪的时候,可能我们就能见证比亚迪正式登顶世界车企 No.1 的那一刻。

▼ ▼ ▼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法律顾问: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姜磊律师

关键词: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