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动能——从地方两会看重大项目投资动向
来源:中评网     时间:2023-01-22 15:27:28


(相关资料图)

据新华网报导,投资在扩内需、稳经济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春节临近,地方两会进入收尾阶段。梳理多地政府工作报告,记者注意到,各地都将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特别是推进重大项目投资摆在突出位置。

“今年1月,梁溪区已集中开工1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80.3亿元,当年计划投资43亿元。”江苏省人大代表、无锡市梁溪区区长周子川说。

江苏制定了一份2023年度省级重大项目清单,220个项目年度计划总投资5666亿元,较上一年增加76亿元。另有储备项目45个,比上一年增加18个。储备项目数量大幅增加,旨在为稳投资、稳增长蓄能储劲。

浙江提出,从今年开始要掀起新一轮重大项目建设高潮,将持续实施“千项万亿”工程,即每年安排省级重大项目1000个左右,完成年度投资1万亿元以上。

安徽明确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增长10%以上,并提出要建立全省招大引强“赛马”激励机制,围绕十大新兴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大力招引世界500强、全国制造业百强、行业隐形冠军、独角兽等企业,对市县新开工建设百亿级、80亿级、50亿级等重大产业类项目,分类给予激励。

在重大项目投资中,产业项目是“重头戏”。各地聚焦本地优势产业,纷纷招引、上马重大产业项目强链补链延链。

黑龙江提出,将实施省级重点项目1000个,完成年度投资3000亿元,还明确要加快大庆聚碳酸酯、深圳联合飞机大型无人机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

“重大产业项目是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的重要牵引力。”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哈尔滨能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海瀛说,黑龙江是传统制造业大省,传统制造业在产业链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上仍有不足,上马一批重大项目可强链补链。

关键词: 储备项目 激励机制 政协委员

新闻推荐